福州市马尾区教育局关于印发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工作的通知
日期:2021-11-15 14:16
政策文件:

  局机关各科室,进修学校,各中小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课外读物、作业、体质健康等五项管理文件要求,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现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印发给你们。

  “五项管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请各学校统一思想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五项管理”工作,结合实学校实际,细化并落实具体管理办法。要认真履行“五项管理”主体责任,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实际,因校制宜研制切实可行的学校“五项管理”的实施方案。

  各校在推进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咨询联系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区教育局中教科、初教科、体卫艺科、教仪站和民管办等相关科室。

  福州市马尾区教育局

  2021年5月23日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和《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榕教综〔2021〕16号)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有关精神和要求

  各学校要认真组织学习《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3号)和《福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榕教综〔2021〕16号)文件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科学制定工作方案

  各学校要认真履行手机管理主体责任,按照“一校一案”的原则,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因校制宜研制切实可行的校内学生手机管理实施方案,切实把手机管理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

  方案要明确以下内容:

  (一)明确手机有限带入校园的条件。原则上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申请流程由各学校具体规定;有寄宿学生的学校应制定学生手机在生活区的使用管理办法。

  (二)明确校内手机保管的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手机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离校领取方式等。

  (三)明确教师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各学校应对教师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等做出规定。

  (四)明确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监督管理职责。

  (五)明确对违规学生的惩戒办法。各学校要根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制定校规校纪,对学生校内违规使用手机等情形的惩戒做出明确规定。

  三、落实落细服务保障

  各中小学校要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并加强管理,避免发生手机丢失、损坏和泄露学生信息等问题。要积极通过增设校内电话、班主任热线、生管热线等方式,为家校沟通提供必要的通讯条件,保证家校应急联络。学校设置的家校便捷联系方式和办法应广泛告知师生和家长。同时加强校园内互联网信息公共阅览设备建设,充分开放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方便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时政等信息,全方位减少学生对使用手机的依赖。

  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

  各中小学校要持续加强政策宣传,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和宣传媒介,广泛宣传学生手机管理的目的意义、具体要求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合理使用手机,配合学校落实有关管理要求。

  开展教师培训、学生教育、家庭教育。加强家校联系,积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途径,教育引导家长充分认识到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讲清加强学生手机管理的必要性,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以疏导为主,加强对孩子校外使用手机的管理,帮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最大限度减少电子设备对学生身心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

  各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推动学生手机管理取得实效。要建立考核机制,将手机管理融入对学生、班级的管理评价内容,将加强家校联系、不得要求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等纳入教师考核内容,开展考核评价。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1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现将加强我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广泛提高思想认识

  各中小学要把科学睡眠宣传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培训内容和家校协同育人机制,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班团队活动、科普讲座以及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大力普及科学睡眠知识,广泛宣传充足睡眠对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极端重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睡眠卫生习惯,引导家长重视做好孩子睡眠管理。

  (二)明确“三个时间”,切实保障学生充足睡眠

  1.保证学生必要睡眠时间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学校、家庭及有关方面应共同努力,确保中小学生充足睡眠时间。

  2.统筹安排学校作息时间

  按照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规定,从保证学生充足睡眠需要出发,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中小学作息时间。小学生早上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学校不得要求学生提前到校参加统一的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个别因家庭特殊情况临时性或经常性提前到校的学生,学校应安排好早上执勤教师,强化对提前到校学生的管理服务,切实负责好学生到校后的秩序维护、安全管理;合理安排课间休息和下午上课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应保障学生必要的午休时间;寄宿制学校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确保学生达到规定睡眠时间要求。各学校要根据季节变化等因素调整作息时间。

  3.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就寝时间

  寄宿制初中、高中学校晚熄灯时间分别不迟于22:00、23:00。中小学校要指导家长和学生,制订学生作息时间表,在保证学生睡眠时间要求前提下,结合学生个体睡眠状况、午休时间等实际,合理确定学生晚上就寝时间,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规律作息、按时就寝。小学生就寝时间一般不晚于21:20;初中生一般不晚于22:00;高中生一般不晚于23:00。个别学生经努力到就寝时间仍未完成作业的,家长应督促按时就寝不熬夜,确保充足睡眠;教师应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加强学业辅导,提出改进策略,如有必要可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量。

  (三)落实“三个规范”,防止挤占学生睡眠时间

  1.规范作业管理

  建立作业管理制度。学校是作业管理的基本单位。各学校要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及教师工作要求,加强对作业来源、设计、布置、批改、分析、反馈、辅导的全过程管理,加强作业与备课、上课、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学校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质量,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中小学校要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实行学生作业总量调控责任制。班主任负责调控班级的作业总量,年级组和教务处分别负责全年级和全校学生作业总量调控,确保作业总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学生午休期间不得布置作业,不得布置重复性和惩罚性作业,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切实提高作业效度。作业设计、布置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学校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建立作业设计与实施研究团队,结合校本研修自主培训,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能力。建设作业资源库,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禁止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学生作业使用。要求教师布置作业前试做学生作业。

  加强区域作业设计和共享机制。区进修学校教研部门要建立作业设计的教研、培训、评选机制,指导教师开展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区域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要建立优秀作业共享机制,引导学校开展作业设计研究,引导教师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学科作业设计与实施。要深入挖掘提炼作业管理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加强宣传推广,扩大示范引领。

  强化作业督导监测。要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实际的作业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日常检查,将作业管理情况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范围。督导部门要根据作业管理相关要求,研究制定督导指标,指导开展区域学校作业管理效能监测,形成定期抽查发布区域监测通报的工作机制。

  2.规范校外培训

  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规范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为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营造良好环境。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不得以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作业练习、微信群打卡等任何形式布置作业。

  (四)强化“三个管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强化手机管理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要疏堵结合、对症下药,直面差异、分类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同时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应急通话需求。要防止学生因沉迷手机影响正常睡眠,损害身心健康。

  2.强化读物管理

  贯彻教育部《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学校要做好学生阅读书目的推荐工作,注重内容管理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切实履行进校园课外读物推荐的主体责任。落实好教育部规定的不得推荐或选用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12条负面清单,指导学生养成健康阅读的良好习惯。

  3.强化体质管理

  健康的体质是中小学生成长成才的基础。学校要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校内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全面落实《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创新形式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教学。要指导学生养成科学锻炼的生活方式。

  (五)学校家庭携手,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

  1.学校要做好睡眠管理的组织者。

  从思想和行动上提升学生睡眠管理实效。围绕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拓展综合性、实践性、互动性课程,让学生学习张弛有度,家长学校将指导提高学生睡眠质量作为培训的必要内容。

  2.教师要做好睡眠管理的指导者。

  教师要树立科学的育人观,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放在首位;要关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对睡眠不足的,要及时提醒学生并及时与家长沟通;指导学生统筹用好回家后时间,坚持劳逸结合、适度锻炼;指导家长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就寝环境,确保学生身心放松、按时安静就寝。

  3.家长要做好睡眠管理的协同者。

  要科学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个体发展情况,避免给孩子增加过重的课外负担,导致孩子睡眠时间不足、心理压力过大等问题。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居家作息时间,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的前提下,带领孩子进行劳动、锻炼、阅读等课外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主动学习科学的睡眠方法,了解解决睡眠问题的具体策略,提高孩子睡眠质量。如家长也要做到不熬夜、睡觉前不玩电子产品等,为孩子做好榜样示范。

  二、组织保障

  (一)加强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领导

  要重视做好中小学生睡眠管理与指导工作,将学生睡眠状况纳入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教育质量评价监测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睡眠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强化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督导

  督导部门要把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纳入日常监督范围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要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及时改进相关工作,确保相关要求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学生良好睡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通知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的通知》(教材〔2021〕2号)精神,为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中小学校园,充分发挥课外读物育人功能,营造健康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和监督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课外读物管理是“五项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校园意识形态安全;课外读物是育人的重要载体,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课外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式,事关学校育人方式的革新。各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下同)要深刻认识加强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将其纳入校园管理、纳入专项督导、纳入监测通报之中,严格按照《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规范程序,完善机制,压实责任,建立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报备制度,筑牢课外读物进校园的“防火墙”,严防问题读物渗透校园。

  二、健全机制

  各中小学校要建立责任机制,明确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科学制定标准,健全工作机制,按程序做好课外读物的审核、推荐工作。对于校园书屋、社会捐赠等其他渠道进校园的课外读物,要因地制宜制定审核办法。要利用家长会、家委会会议形式,定期研讨学生课外读物使用情况,建立家校互动机制,及时发现处置问题读物。

  区教育局全面掌握课外读物进校园情况,成立监督检查小组,做好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的指导工作,对学校课外读物管理进行监督检查,每年不少于一次;畅通社会和群众监督举报渠道,设立举报电话(0591-63190290)和邮箱(mwjyjjyz@163.com),有报必核,有问题必查,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

  三、加强引导

  各中小学校要切实履行课外读物管理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学生课外读物的正面引导,将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精神传达到每一位教职工和广大家长。要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读书会、书香校园建设等多种途径,向家长和学生宣讲文件精神和要求,鼓励学生多读经典书籍、多读红色书籍、多读正能量书籍,特别是结合“从小学党史 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等活动的深入开展,加强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效提升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文化认同、情感认同。

  做好政策宣传解读,组织开展针对行政干部、教师、图书馆管理员等各相关群体的培训交流,积极探索课外读物管理的有效经验和创新举措;注重引导学校精选课外阅读内容、改进阅读方法,建立促进主动阅读的有效机制,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推动学校育人方式创新。

  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学生作业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教基厅函〔2021〕1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教育教学行为,提升学校作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现就加强我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通知如下:

  一、加强作业设计

  科学合理设计作业,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数量等关键要素,科学设计符合新时代育人要求、体现学校特点、适合学生实际的作业,凸显德育实效、促进思维发展、提升体质健康、强化美育熏陶、培养劳动习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设计多样化艺术活动,统筹安排班级值日、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劳动实践类作业。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各类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严控作业时间

  各学校要制订作业管理制度,按年级做好课后作业量总体平衡工作,建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由分管副校长担任直接责任人。各科教师需提前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拟定作业量,班主任需掌握本班作业总量,形成作业清单,做好不同学科课后作业的具体平衡工作。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平均不超过 60 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 90 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

  三、探索分层次布置作业

  教师要从学习活动整体考虑,尊重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阶梯性,把握作业的难易与完成时间,科学、系统、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提倡“基本作业 + 弹性作业”模式,实施分层作业,切实杜绝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不得布置惩罚性、重复性的家庭作业,严禁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四、有效评价反馈

  教师应按时收回作业,及时批改作业,注重作业追踪整改,不得有头无尾,造成无效作业。对学生作业一些共性问题、突出问题要做好记录,作业讲评时要突出讲解重点内容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失原因,正确对待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和典型错误,拓展学生思维宽度与理解、分析问题的深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实行等级制方式和个性化评语进行作业批改,不使用侮辱、嘲讽言词或符号批改、反馈作业。

  五、正确引导家长

  学校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作业观,家长要做好学生家庭作业督促落实,不额外给学生增加家庭作业负担,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发生。家长要着力关注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保障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达到 10 小时,初中生达到 9 小时。科学合理安排学生课余生活,鼓励孩子与家长共同承担家务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 1 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附:马尾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六严禁”

  1. 严禁布置超越课程标准、超越教学进度、超越学生能力的集体性作业。

  2. 严禁布置未经教师做过、审核的偏题、怪题、错题。

  3. 严禁布置惩罚性、重复性、随意性作业。

  4. 严禁使用微信、QQ群布置作业,不得在群里发布学生作业情况、考试成绩、批评表扬、拉票评比等信息。

  5. 严禁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

  6. 严禁家长或学生代批作业,不得将家长签字作为评判学生完成作业的依据。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16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我区实际,现将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和引导中小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倡导中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本区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和身心健康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开展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要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意义,将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同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各类宣传媒介开展政策学习宣讲,确保人人知晓,达成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整体设计,制订实施方案

  学校要在严格落实教育部、市教育局和区教育局相关工作精神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设计,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特点,充分用好家庭与社会优质资源,细化具体举措,制订切实可行的体质健康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家、校、社携手联动,共同形成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三)确保增量提质,提升工作实效

  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和本市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保障学生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持续聚焦教学质量,构建竞赛体系,做好课外锻炼指导,系统实施监测评价,切实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宣传教育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校内外体育锻炼、家校协同联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和《福建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行动方案》要求,开展视力健康专题教育活动,细化学生体育素养实施方案,做好相关宣传培训等工作,让家长和中小学生科学认识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了解运动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体育素养,增强体质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

  (二)提升体育锻炼实效

  1. 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 4 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 3 课时,高中每周 2 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2.确保校内体育活动。持续推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和阳光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按照动静结合、视近与视远交替的原则,有序组织和督促学生在课间时到室外活动,防止学生持续疲劳用眼。组织全体学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落实每学期2次全覆盖视力筛查,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

  3.开展家庭体育指导。通过家校社协同施策,提供优质锻炼资源,推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学校应加强对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保障学生每天校外1小时体育活动质量。

  (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 优化体育教学管理。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定期组织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开展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确保让学生逐步掌握2-3项运动技能。合理规划学校现有体育场地,充分利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开展多样化的体育项目。优化室内体育课教学内容,保证异常天气条件下体育课教学质量。

  2.强化体育训赛组织。持续强化学校体育特色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鼓励学生利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积极参加训练。广泛组织开展竞赛活动,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综合性运动会、两次以上全校性特色项目体育比赛,营造浓郁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选拔学生参加市、区各项青少年体育赛事,构建完善的“校内竞赛—校级联赛—选拔性竞赛”学校体育竞赛体系。

  (四)系统实施监测评价

  1.系统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文件要求,建立并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制度,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揣测复核制度,在规定时间内随时、多次、择优进行体质测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以体质健康水平为重点的“监测—评估—反馈—干预—保障”闭环体系。研判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制定体质健康提升计划。

  2.完善评价考核体系。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提升工作,健全家校沟通机制,及时将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和健康体检结果反馈家长,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严格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要求,完善中小学生视力、睡眠状况监测机制。区教育局将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多年下降的学校予以诫勉谈话与问责,在年度考核中予以扣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分管副局长为组长,体卫艺科,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学校要高度重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细化管理规定。

  (二)严格自查整改

  各校于每年10月10日前向区教育局就本校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主要举措方面提交自查报告,如有不足并附整改措施立即整改,并就整改情况10月30日前向区教育局提交整改报告。

  (三)加强督导检查

  区教育局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畅通家长反映问题和意见渠道,设立监督举报电话或网络平台,及时改进相关工作。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多年下降的学校,在年度考核中予以扣分。

  (四)保障经费投入

  区教育局确保把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加大测试人员培训力度,确保持证上岗。各学校要将参加体育健康管理相关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核定范畴,提升体育教师待遇。

  (五)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配备

  各学校要配齐配足配优学校体育教师,加强体育教科研,以加强管理为契机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文体结合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制定体校等体育系统教师、教练员和退休教师担任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制度。畅通有教练员资质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提升体育师资队伍能力。

  (六)落实条件保障

  加大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等的投入,为学生创造体育运动条件。采取综合措施满足学生体育运动、体育测试等需求。 

来源:马尾区教育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