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了解身边的辐射现象
日期:2020-09-23 10:15
政策文件:

  说起辐射,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原子弹?福岛核事故?信号塔的电磁波?感觉都挺可怕的。正是因为它的“看不见、摸不着”,围绕辐射的谣言层出不穷。辐射的问题是否给您带来了困扰,真相究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做破解辐射谣言、普及科学知识的志愿者吧。

  辐射无处不在 

  从广义的角度说,只要是本身温度大于绝对零度(-273摄氏度)的物体,就可以发射电磁辐射,人们周边所有的物体时刻都在进行电磁辐射。人眼可感知到的电磁辐射,波长大约在380至780纳米之间,称为可见光。

  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 

  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产生效应的不同,我们可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因有足够高的能量可以使原子发生电离现象而得名,“放射性”“核辐射”等都是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的能量较弱,无法电离原子。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讨论的辐射源多为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的强弱取决于电磁波的场强。不同的电磁辐射源的频率不同,对人体产生的效应和机理也不同,因此,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辐射场强是不能直接比较的。例如,高压电线和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周围环境的电磁场强的限值可相差了上百倍呢。

  生活中的辐射 

  辐射的来源一般分为两类:天然辐射和人工辐射。

  天然型辐射是指大自然自发产生的,电磁方面比如雷电、电离方面比如宇宙射线等。

  人工辐射是指人类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方面如广播电视设备、通讯发射设备、工科医学电磁应用设备、电气化交通系统设备、高压电力设备以及各种家用电器等;电离方面除了大家熟知的核电站、核武器外,还有各种核技术利用,比如医用X射线机、工业探伤、加速器、X射线安检、放射性核素标记等。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种伴有电磁的应用和核技术利用技术不断涌现,“5G”“智能驾驶”“质子重离子治疗”……这些都不断地改善着我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类辐射的环境中。

  严格管理 安全第一 

  我国在辐射环境保护领域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和标准体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严格管理、安全第一”原则开展放射性污染的防治,遵循“预防”原则开展公众电磁环境曝露的控制。国家先后颁布了《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相关辐射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电磁环境控制限值》等或是等效引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出版物或是严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值。

  我们完全可以相信生活中各类伴有辐射的应用环境影响是可控的,大可不必对辐射谣言“谈辐色变”。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辐射现象和应用,只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科学认识,就不会再觉得神秘和害怕啦。

来源:马尾生态环境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