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卫生健康局“十四五”规划
日期:2021-12-08 11:13
政策文件:

  马尾区卫生健康局“十四五”规划

  一、过去五年工作

  过去五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改革,大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统筹医共体建设,强化现代医院管理等取得明显成效。

  1、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每年投入数千万元加大区医院学科设备、信息化等建设,如期完成六大中心,临检中心自动化检验设施在全市领先;成立全省县区中首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大大提升了我区慢性病诊疗水平;血液净化室可为全区尿毒症患者维持血液透析,减轻负担;建立脑卒中中心与胸痛中心,配置64排螺旋CT。引进省市三甲医院医疗团队,成立“钱菁名医工作室”“官国先、陈顺有名医工作室”,群众口碑好,区域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升。加快公立医院改革。2019年3月马尾区总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总医院下属镇街分院也同日挂牌,进一步盘活、整合三镇一街的医疗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紧密型医联体。“三医联动”改革工作纳入全区改革重点,医联体、医共体建设齐头并进,探索现代医院改革和发展,实行公立医院院长目标年薪制、工资总额管理、工分制、“4+7”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零售率等。

  2、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合理。引进市属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2018年7月由马尾区人民政府与福州市第一医院合作的福州市第一医院琅岐院区对外开放,增强琅岐岛急重症救治能力。加强基层公立医疗机构建设,2017年12月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引进社会资本,建成福州新莲花医院,设置床位101张;2019年2月福州福兴妇产医院马尾院区正式营业,增设床位80张。

  3、基层卫生服务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我区镇(街)卫生院(中心)业务用房均达到3000平方米的建设标准,对区妇幼保健院和区疾控中心进行改造,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逐年提高,2018年55元/人,2019年69元/人,2020年76元/人。

  4、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慎终如始。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疫情, 全区医务工作者服从大局,主动请缨,坚守岗位,夜以继日投入防控工作。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落实“四早措施”,实施网格化精准管理,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全区共摸排5万多人,设立8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累计储备口罩、防护服等19类重点防疫物资560万件,配置负压救护车3辆。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引进省内首台快速核酸检测设备,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超7万人,对从事进口冷链、医疗、隔离点工作等重点人员开展新冠肺炎疫苗接种,确保疫苗接种应种尽种,做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始终保持本地疫情零疑似、零确诊。马尾区卫健局被评为“福建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二、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构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医疗服务体系

  未来几年,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监督和指导下,深入基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论述,尤其是习近平来闽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健康马尾”目标,坚持基本医疗服务公益性导向,以深化医改集成化改革为重点,促改革、补短板、优服务,不断提升我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争取到2025年,我区卫生资源、医疗保障和居民健康水平等指标达到全市先进水平,更好满足我区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需求。

  一是加强三级综合性医院创建力度。根据区医院发展规划及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的要求,实施“医院二期项目”建设。随着医疗业务的拓展以及门诊住院人数的日益增多,医院面临着医疗业务用房饱和、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停车难、周边交通拥挤等问题,拟对新址魁岐5号地块进行初步测算,结合马尾实际规划需求,近期按700床(115㎡/床)标准建设;同时预留远期1000床(112㎡/床)发展空间,最大需求建筑面积约12.2万㎡(含1万㎡科研)。拟搬迁新址的用地面积约68.5亩,容积率为2.8,建筑高度80米,总建筑面积约15.99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2.79万㎡、地下建筑面积3.2万㎡),机动车停车位858个(其中地上车位60个、地下车位798个)。项目估算总投资约11.8亿元(不含医疗设备采购)。将马尾区医院新建项目列入我区城市更新项目,以区城投集团为业主,使用国开行的贷款资金进行建设,从而减轻财政资金压力。医院建设完成后整体移交给马尾区医院使用。

  二是加强区医院学科建设。强化区医院区域医疗龙头作用,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常见病、多发病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加强传染病、精神病、急诊急救、重症医学、肾脏内科(血液透析)、妇产科、儿科、中医、老年病、康复等薄弱临床专科建设,积极创建三级综合医院。推进区域医疗服务技术、协作、信息等“三大平台”和消毒供应、心电诊断、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病理检验、远程会诊等“六大中心”实质性运作,发挥他们为民服务最大功效,整合区域医疗技术资源共享,推行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区域互认和信息共享。建设互联网医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

  三是加强区医院人才培养力度。区医院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和考评体系,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外出进修深造,加强“名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柔性引进专家级人才,申报“名医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医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以战略发展的眼光,积极做好各类人才储备,增强区医院发展后劲,计划在5年内分批次新增医技人员117名、护士105名、行政后勤人员35名,按照学科建设需要,有计划引进学科带头人7名,利用这些专家人才的影响力和专业造诣,培养人才,带动团队建设,推动学科快速向前发展。

  四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要进一步强化落实医疗卫生基础建设、投入保障、收入分配、绩效激励、人事职称、全科医生和乡村医生补助等医改“强基层”政策措施,确保“好政策”落实到位。重点推进社区医院和中心卫生院建设,2023年底前完成琅岐卫生院社区医院建设。2021年度完成5家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符合要求的村卫生所纳入医保定点协议管理,实现医保“村村通”或“就近通”,到2022年底前实现村村有达标村卫生所。加强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通过设立岗位补助、职称评聘优先等优化的人才政策,提高全科医生岗位吸引力,扩大全科医生培养规模,力争到2025年每万城乡居民全科医生数达4-5名。

  五是加强完善重大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坚持预防为主、联防联控,健全完善纵横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和医防协同机制,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机制和监管联动机制。坚持预防关口前移,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合理扩大疫情监测哨点范围,落实传染病首诊报告负责制,建立多渠道、智慧化的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机制,增强早期监测预警、实时分析和集中研判能力。规范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设置和危险化学品管理、生物安全管理,落实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责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六是加强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公立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在医院二期项目建设中计划新建传染病区,建设床位40张(其中负压病床20张);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人员调集、区域联动,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组建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突发急性中毒事件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医疗卫生救援等四大类卫生应急队伍,开展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卫生应急培训和演练,提升队伍应急处置能力。编制公共场所或城市综合体平急转换专项卫生应急预案,预留战略用地用房,出现重大疫情时,短时间内可建设或转换为传染病隔离救治场所或方舱医院。

  七是加强公共卫生机构防控能力。强化区镇村传染病防控四级网络建设,推动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协同衔接,形成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及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控体系。强化落实区级公共卫生机构达标建设,争取到2022年区公共卫生机构设置、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实现“三达标”。加强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支持区医院建设符合生物安全二级及以上标准的临床检验实验室,加大区医院PCR实验室投用力度,加强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提升传染病检测能力。

来源:马尾区卫生健康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