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日期:2011-07-01 20:47
政策文件:

榕马政〔2011〕67号

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马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单位,各园区: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马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马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海峡西岸省会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十二五”时期我区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精神,现制定《马尾区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马尾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和“十二五”面临的新形势

“十一五”期间,马尾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紧紧围绕国务院、省、市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部署,不断深化改革,服务发展,教育事业提升到新的水平:

学校德育不断加强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持续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不断深入,“六大基地”、“四大资源”的育人功能凸显。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推进,师生法制观念与公民意识普遍增强。传统文化与乡土文化教育广泛生动开展,并形成良好社会影响。关爱留守儿童,网络德育等德育工作新领域有力拓展。

学前教育稳步发展完善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机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示范辐射作用,通过“公带民”和“结对帮扶”活动,扩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整体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持续开展民办幼儿园整顿工作,不断提高规范化办园水平,促进民办学前教育有序发展。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6.89%,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居全省前列。

义务教育逐步均衡。积极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15%。通过城乡区域教育对口帮扶、区域内学校捆绑带动、教师轮岗交流、优质教育资源网上共享、优质普高招生指标校际分配等有力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等群体的针对性关爱和教育管理。全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达 6535 人,其中在公办学校就读达93.4%。

高中教育趋向优化。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稳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方式等不断优化,学生培养与成长空间进一步拓宽。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全区现有省二级达标中学1所,省三级达标中学 1所,普通高中1所。优质高中学校招生比例达6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8.7%,比“十五”末提高30.5%。改革中招制度,推行“定向生”政策,促进生源均衡分布,推动高中学校提升办学竞争力。

职业教育巩固提升。全区现有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 所,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转变办学模式,与多家企业开展合作,初步形成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加强技能教学,建立中职学生技能大赛机制,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6%,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民办教育不断规范。全区已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民办学校(幼儿园)25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达4041人。建立民办学校办学风险防范机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民办学校财务管理、收费、招生等行为。完善民办学校信息通报和年度审查制度,取缔无证办学,促进民办教育行业自律、健康有序发展。

办学条件继续改善。五年来,全区多渠道集资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经费达1.2亿元。新建、迁建学校 2所。共投入5.583千万元,启动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十一五”末,学校校舍面积达146803平方米,比“十五”末增加5599平方米。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设备总价值5.61千万元,比“十五”末增加1.86千万元。中小学学生用计算机共1.3万台,生机比达12.28:10.25所中小学实现“校校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开课率分别达100%、94.25%,比“十五”末分别提高25%、24.8%。

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通过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引领全区师德师风主题教育不断深入。推进教师轮岗交流,全区100多名教师参加轮岗交流。教师绩效工资制度落实。统筹城乡教师培训,推进研训一体,拓展校本培训。成立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打造名师团队,名师专业引领与辐射作用不断凸显。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1186人,100%具备教师资格,具有高级职称的96人,中级职称的469人。2名确认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名经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训结业,区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3名,274名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现有中小学校长50人,94%中学校长具有本科以上学历,79%小学校长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中、职专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分别达99%、96%,其中研究生学历的15人;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81%;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达83%、97%。

教育惠民政策全面实施。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一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和城市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政策。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和市区低保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在全省率先实行免费高中阶段教育。城乡普通高中低保家庭学生和中职一、二年级在校生享受国家助学金政策。涉农专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及农村低保家庭的中职生免收学费。

“十一五”时期,马尾教育事业取得很大成就。但是,全区教育总体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与省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与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目标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教育改革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推进素质教育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及实施过程还不能完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二是教育发展水平不够均衡,仍存在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三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够协调,学前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还有困难。四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平衡,学科结构有待优化,引领全区的名校长、名教师不足。五是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学校规划布点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现有教育经费还不能完全满足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

“十二五”期间,马尾教育面临的发展形势: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10年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要求。“十二五”期间,马尾教育要围绕贯彻落实《纲要》进行思路与措施对接,确保奠定扎实的中期基础。二是社会群众对教育需求期望的转变。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从“有书读”提升到“读好书”的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凸显。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和终身教育,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打造教育强区品牌,为加快海峡西岸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发展目标

1、构建完备的教育体系扩充基础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优质资源,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努力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产业、与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有机链接。适当发展社区高等教育,充分体现区域特色和优势,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育体系。

2、提升教育强区水平,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人民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得到更大满足;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类人才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和参与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四、发展任务

1、建立稳定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推进早期教育开展

(1)高质量、高标准地推行学前三年教育,基本形成0-6岁的学前教育一体化体系;区域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8%以上,0~3岁早期教育工作有序推进。

(2)构建以公办幼儿园(所)为主体,以社会力量办园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

(3)到2015年,区域公立中心园(所)均达到省定标准。

(4)到2012年,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8%,到2015年大专以上学历达100%,培养一批名优骨干教师。

2、提高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条件和水平,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保证6~14岁人口都能按时入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低于2%。

(2)2013年之前,全区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省级标准化学校验收。

(3)以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投入,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以及通过“区管校用”的教师队伍管理手段改革,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优化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

(1)以师大二附中创建省一级达标校、省示范高中为龙头,努力打造马尾普通高中强势资源。

(2)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优化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加大对职业教育财政投入,建设较高水准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改革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3)到2015年,基本实现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升学率达95%,且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升学比率基本相当。

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至2015年,全区小学教师基本具备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0%;普通高中教师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具有硕士学历的比例不断提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60%以上,专业教师中“双师型”的比例达50%以上。

5、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

至2015年,全区80%以上基础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配备达省级一类标准。确保每年投资200万元,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实现多媒体“班班通”建设和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为重点工作。

6、启动创建“福建省教育强区”工作

依照“福建省教育强县”督导评估指标,查找差距,逐年整改,力争“十二五”期间获得“福建省教育强区”称号。

7、健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区

积极构建终身教育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大学、自学考试等平台作用,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终身学习形式。着手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形成终身教育基本体系。加强扫盲工作,进一步健全扫盲工作机制,到2015年,成人文盲率降低到6%以下,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下,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

五、发展策略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区、镇(街)党委和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作为重要职责,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把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区、镇(街)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区、镇(街)政府要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教育工作情况。建立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支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

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各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应在全面实行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明确政府教育工作的法律责任、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教育工作的政府行为。

(二)保障投入,完善机制,进一步落实教育投入“三个增长”

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到2012年,全区财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应达到中央核定的21%的规定。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提高义务教育学校保正常运转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2011年起,小学、初中每生每年不低于500元、720元,并保持逐年增长。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投入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等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基础教育建设经费要优先保证校舍安全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等项目。

加大教育惠民力度进一步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公平接受教育。全面实行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免学费制度。对低保和贫困家庭幼儿以及残疾幼儿、留守幼儿等减免保育教育费。在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的基础上,适时推行学前阶段免费教育。对特殊教育学生从学前教育阶段到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寄宿生住宿费,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补助费。

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收费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三)调整布局,优化结构,进一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

“十二五”期间,我区将按照《福建省义务教育校舍建设标准(试行)》及《福建省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要求,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城镇化进程、经济社会发展和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长的需求,结合我区未来人口增长趋势和学龄人口变化,不断深化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规划,力争到2013年全区义务教育学校形成以下格局:

1、做大做优全区学校,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安全适用”的标准化学校,不断满足城区学校扩容需要和更多学生就学需求,进一步缩小城乡学校差距,提高办学效益,尽快实现全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

2、加快新区学校建设步伐,解决中心区和工业区人口剧增,生源爆满而产生的校舍不足的矛盾。

义务教育布局调整规划目标

通过调整义务教育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保持现有学校数量,逐步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投资效益,逐步实现学校布局合理、教育结构优化、用人机制健全、经费使用高效的目标。2011-2015年计划新建初级寄宿学校1所(福州三中江滨分校)、迁建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魁岐分校、易地重建闽安小学、新建亭江第二中心小学(东岐小学、英屿小学、长安小学合并)、西边小学合并于亭江中心小学。

布局设想:

1、马尾片

(1)小学布局:中心城区内现有4所小学已不能完全容纳城区就学的学生,目前4所学校运转都处于超负荷、班生额严重超标的状态。因此,今后两年内需改扩(迁)建两所完全小学,方能满足城镇化需求。充分考虑在东部新城的建设及海产品批发市场的搬迁,在中心城区将聚集更多流动人口及新迁入的居民,结合旧城改造,在中心城区扩大马尾实验小学规模;结合海产品批发市场二期建设,迁建扩大师大二附小办学规模;结合新农村建设扩建君竹小学,以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要求。

(2)中学布局:中心城区共有师大二附中、福州二十四中两所中学,近年来涌现进城热,外来工子女就学人数增多,因此,师大二附中应进一步扩大高、初中办学规模,使其尽快达到省一级达标校的办学标准。扩大开发区职专办学规模,做好二十四中初中校与职专的剥离工作。在区内建设规划中,学校建设一并列入规划之中,预留好教育用地。

2、琅岐片

(1)小学布局:保留6所小学(实验小学、第二中心小学、吴庄华侨小学、金砂中心小学、云龙小学、海屿小学)。撤并红旗小学、凤窝小学。

(2)中学布局:考虑今后琅岐开发趋向,计划保留1所完中(琅岐中学)、3所初中(龙山中学、金砂中学、海云中学)。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扩容、加固、新建校舍目标与任务:

1、马尾片

(1)从2011-2015年开始分年度投入校园校舍建设:扩、改建师大二附中教学楼;易地新建闽安小学教学楼4100平方米、易地重建福州教育学院一附小魁岐分校教学楼13906平方米;重建福州四十一中学中学综合教学楼6637平方米,福州二十四中职专楼4800平方米,闽安中学宿舍、办公综合楼2500平方米,亭江中心小学教学楼2500平方米;新增福州三中江滨分校建筑面积约30122平方米,福州亭江第二中心小学教学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

(2)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经鉴定后需加固的校舍全区有52栋47394平方米,重建、迁建校舍72465平方米。制订加固工作方案计划,限期完成加固建设;对加固意义不大的,予以拆除,重新进行规划布局设计,争取到2013年底,投入22115.32万元人民币,将我区经排查鉴定发现不安全的校舍全部整改完毕。

2、琅岐片

(1)从2011-2015年开始分年度投入校园校舍建设:重建云龙小学教学楼3000㎡、教工宿舍楼660㎡;实验小学教学楼4473㎡、教工宿舍楼1714㎡,艺体楼1511㎡,海屿小学教工宿舍楼600㎡、海云中学教工宿舍楼900㎡、金砂中学教工宿舍楼900㎡、食堂300㎡、琅岐中学食堂300㎡、学生宿舍楼1000㎡、教学楼900㎡。

(2)有36栋35815㎡校舍因建造年代早,无施工图纸,抗震抗灾能力差,经安全鉴定,对排查鉴定中不安全的校舍全部改造完毕。

(四)以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为重点,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

健全学前教育发展体制。落实《福州市学前教育管理办法》,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完善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建立各级政府学前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落实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建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建立以乡镇中心园为核心、辐射各行政村幼儿园的区域管理模式,实行经费使用、教师调配、教学教研、教学玩具配置、教师考核、质量评估等方面的统筹管理。落实学前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将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和职责落实情况纳入区政府工作考核内容。

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

1、新建和平中心幼儿园(马尾镇)。按12个班规模,360名幼儿设置。计划用地7亩,建设校舍2800㎡。

2、利用原建坂小学危房改造,新建建坂儿童学园(马尾镇)。按12个班规模,360名幼儿设置,以配套快安片新区建设。用地7亩,建设校舍2800㎡。

3、新建罗星街道中心幼儿园。按12个班规模,360名幼儿设置。用地7亩,建设校舍2800㎡。

4、琅岐中心幼儿园 。拟建在201省道上岐段(石碑兜)。

琅岐中心幼儿园设立小班、中班、大班各4个班(小班每班25人、中班每班30人、大班每班35人),计划招收幼儿360人。中心幼儿园规划用地为10亩(6660平方米),校舍3100平方米,力争2011年建成。

到2015年,实现全区每个街道至少有1所区属公办幼儿园、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可提供的幼儿学位数占在园幼儿总数60%以上。

加强学前教育管理

严格落实举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制度,完善和落实学前教育机构年审制度,从办园条件、安全管理、食品卫生、保健措施、教育活动等方面,加强对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常规管理和检查指导。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和管理力度,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优惠政策。制定“分类定级、成本核算、家长合理分担”的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对公有办园场所对外公开招租办园的幼儿园实行最高限价,规范收费行为。建立、完善依法取缔无证办园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

培养提升幼儿教师队伍

加大公办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力度,通过扩大招聘范围、放宽应聘条件等办法及时补充幼儿教师。积极引导中职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自考、函授等方式辅修师范类院校专科以上学前教育专业,开展中小学富余教师转岗进行学前教育培训工作,多种途径拓宽学前教育师资的来源和培养渠道。加强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尝试举办幼儿教师学历提高自考班,通过以园为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等多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全面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坚持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创造良好教育教学环境,防止“小学化”倾向。探索名园带民园模式,有效提高民办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切实缩小园际和城乡差距。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省、市、区级示范性幼儿园创建工作,落实示范性幼儿园升级奖励制度。到2015年,90%的独立公办幼儿园达到区级以上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幼儿园为核心的0-3岁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与服务网络。

(五)强化管理,落实保障,进一步稳定和优化教师队伍

1、完善教师“以区为主”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小片区”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试点工作,统一教师调配制度,促进师资的优化配置。

2、全面推行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严格执行新任教师准入条件,保证新增教师质量;按照新修订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及时补充教师,3 年内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到位,确保各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

4、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推进教师进修学校规范化建设,强化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教研功能。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培养一批教育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等教学名师。组织实施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为农村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组织实施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打造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队伍。

5、依法维护教师权益。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落实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对实行聘用合同管理的非在编人员,要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等。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

(六)贯彻“两全”,提高质量,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坚持德育为先,明确德育主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讲求德育方式。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化意见》,坚持“注重基础、强化实践、讲求实效、遵循规律、创新发展、形成特色”的德育工作思路,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确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树立质量意识,创新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并重,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创造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创新教学和考试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将教育和文化有机结合,创造条件开足开齐艺术教育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科学安排学生的学习、生活和锻炼时间,推进阳光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使学生心理健康、体魄强健。完善评价学校素质教育指标体系和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标准,坚持按教育规律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引导学校主动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和家长更加支持素质教育。

推进考试评价和中考中招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基础教育阶段全面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网络化管理。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围绕学校特色教育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与之相适应的拓展性课程体系,有效实施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关注学生差异和优势潜能,建立和完善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充分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建立校本教研基地,开展联片教研、区域教研活动,加强对学校教学的专业引领。组建由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成的质量监控研究团队,建立教学质量诊断、反馈指导系统,定期开展课改专项调研和阶段评估,强化教学质量监督管理。

坚持创新引领,有效促进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发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重心,以建设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班班通、堂堂用”为载体,促进基础教育手段向现代化迈进。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设置围绕产业需求为支点,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抓手,以职校学生获得“双证”为推力,以引进专业教师为活水,着力改进职业教育现有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方式,努力提高职校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素质水平。

(七)加强督导,依法治教,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坚持督政、督学并重,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举,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并行,努力构建和谐的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大教育氛围。完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坚持以对镇(街)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承担教育责任与义务的督导为督政主线,以推进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为督学主线,努力构建各类学校动态等级目标管理评价体系,促进各类学校特色发展、健康发展。

来源:马尾区政府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