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情况
“十一五”时期,马尾区执法局的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市容管理局的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努力在全面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治理上下功夫,市容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提高,文明城区创建工作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五年共扣各类摊车600辆,取缔各类流动摊点8500起,纠正店外店10280起,收缴各类广告牌(店招)700面(条),清洗乱张贴广告21000张,查处“三车”非法营运95起,拆除违法建筑25000平方米,查处渣土滴洒漏98起,清运生活垃圾50万吨。“十一五”时期,我局先后被福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委省政府评为市级和省级文明单位。
(一)加大环卫设施建设,提高环卫保洁水平。
“十一五”时期,环卫工作主要以提高城区保洁水平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在保洁方面,扎实推进“道路洁净工程”,推行“夜间作业,白天保洁”的道路保洁模式,配齐配足人员和机械,实行全覆盖的保洁网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本着“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城市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1、加大道路清扫保洁力度。一是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的标准和创建文明城区工作的要求落实好道路清扫保洁,对主要街道、重点区域增派了清扫人员,延长了清扫保洁时间,对垃圾实行日产日清。环卫处实行了“八小时值班,二十四小时负责”的工作制。2007年后,随着城区的扩大,环卫工作在确保主城区保洁质量的同时,逐步向快安等新区扩展,把快安新区和亭江镇全部纳入环卫保洁范畴,环境卫生整体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二是开展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和卫生死角综合整治,重点加强了对铁路边、高架桥下和新项目周边的卫生整治,清理了1200吨垃圾和杂草,改善了城乡接合部和卫生死角的环境质量。三是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将全区公厕纳入区财政经费保障管理,免费对外开放。对农村小企业生活垃圾实行统一清运处理。同时加强日常巡查,加大对乱倒垃圾行为的查处。
2、积极探索改进辖区生活垃圾清运方式,加大市场化运作的调研和论证。一是针对垃圾压缩转运站少、布局不合理、垃圾回运、运输成本大等问题,加快垃圾压缩转运站的规划和报批。二是进一步培育城市保洁市场主体,拟采取“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将部分路段的保洁推向市场,为“十二五”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全面推向市场积累经验。
3、加大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民生需求。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的要求和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加大了资金投入,有效地改善了环卫基础设施。一是在道路两侧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增设果皮箱,满足了行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要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新建改建了一批公厕,并将镇街管理的公厕全部纳入区统一管理。三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购置了一批垃圾压缩车和机械清扫车,对垃圾全部实行了密闭化收运和无害化处理。四是改建扩建了垃圾转运站,提高了机械化清运垃圾水平。五是针对人力板车、三轮车收运垃圾存在着污水滴漏、垃圾飘洒影响市容等问题,取缔并更新了街道社区环卫工人使用的木质垃圾收集桶。“十一五”时期,共投入资金760万元,新建改建12座公厕,扩建改建垃圾转运站3座,购置了20部垃圾压缩车和道路清扫车,增设了320个果皮箱。
(二)开展市容环境专项整治,提高环境卫生质量。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为契机,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认真履行行政执法职能,执法工作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加强建筑工地管理,严格实行建筑地材渣土密闭运输,定点处置,对“滴洒漏”和乱倒渣土行为予以严惩,杜绝二次污染。二是开展流动摊点专项整治,尤其加强对学校周边及市场周边烧烤流动摊点的管理,取缔一切非法经营行为。为了巩固整治成效,各基层中队每天都安排专人对重点地段和摊担易发地点进行监控。三是以疏化堵建成了儒江早、夜市,实行定点经营,规范管理。四是深入开展 “牛皮癣”专项整治。采取揭、刷、铲、冲等办法,对城市“牛皮癣”进行清洗,做到发现一张清洗一张,不让“牛皮癣”堆积。为了解决市民合法发布广告信息,执法局在主次干道显眼处制作了十多个广告栏,减少了乱张贴现象。五是加强店面整顿,不断规范店招广告设置。结合国庆60周年庆典活动,对全区主要干道和重点区域的广告店招进行规范整治和美化。拆除各类不规范店招广告。五是加强对白色污染的专项整治。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企业周边及外来员工上班途经路段进行执法,专项整治乱扔乱丢乱吐行为,有效地遏制了白色污染的蔓延势头。
(三)加大清违力度,遏制违法建设蔓延势头。
按照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违法建设专项整治的通告》,把“清违”摆在“十一五”期间城市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的位置,采取思想动员,执法重心下移,落实责任等措施,全力投入“清违”专项整治工作。一是重心下移,落实监管责任。执法局将执法人员下派到镇街,镇街将城管执法人员实行分片包干,定人定岗负责。镇街还专门组织违章巡查队,使违法建设现象能及时发现尽早查处。二是广泛宣传,大造舆论声势。组织清违宣传车巡回宣传。执法队员深入村居,通过张贴《通告》,入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等形式,使“清违”工作做到家喻户晓,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三是重拳出击,强行拆违。对那些顶风抢建和多次制止无效的违法建筑,则集中全局力量予以拆除。五年来,通过持之以恒的打击违法建设,震慑了乱搭乱建、批少建多、批低建高的违法者,维护了公正、公平的建设秩序,有力地保障了城市规划建设的顺利实施。
“十一五”时期我局的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制约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不利因素依然存在,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发展较快,有些法律法规滞后。二是社会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有些社会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趋势。综合起来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或困难。
1、没有配套的城市管理执法法律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执法工作的局限性。
2、群众参与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意识不强。长期以来,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片面强调职能部门的作用,缺少公众参与的有效载体和机制,没有形成“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3、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镇街之间,存在职责分工不具体,责任主体不明确的问题。
4、摊点流动性,反复性大,特别是外来化、团体化问题突出,甚至产生主动式对抗手段。执法面临着新的问题。
5、执法力量薄弱,难以应付日益繁重的创建任务。
二、“十二五”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规划
“十二五”我局的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亲民、文明、规范、和谐”四大主题,秉承“以人为本、疏堵结合、文明执法”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新机制、新办法,构建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高效管理的城市管理新格局,不断美化城市环境,改善人居质量,提升城市形象,为马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舒心环境。
(一)提高市容环卫管理标准,提升城市形象。
1、加强市容秩序管理。加强摊点管理,取缔现有主次干道摊点,选择合适地点建设一批摊点疏导区,实行定点定位管理,确保摊点(市场)布局合理、设置规范、经营有序。积极引导摊主入室经营;加强“门前三包”管理,全面落实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杜绝城区主次干道出室经营、骑门跨店现象,确保沿街两侧店面门前整洁卫生、车辆停放整齐,“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率100%;定期组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城市管理顽症的治理力度,基本解决城区乱摆乱设、乱拉乱挂、乱堆乱放、乱扔乱倒等违法违章行为,基本拆除城区各类违法建设,基本解决道路中涉及影响市容观瞻的问题。积极开展市容示范路创建达标活动,保持君竹路、港口路和步行街市容示范街管理水平。
2、提高户外广告设置水平。按照“美化城市、保证安全”的原则,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依法推进户外广告综合整治工作,分步推进城区道路两侧建筑立面改造,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提高户外广告设置质量,努力实现户外广告设置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因地制宜设置小广告张贴栏,发动社会力量清理城市“牛皮癣”,努力打造“无癣”城市。
3、环境卫生管理。提高城区保洁水平。继续推进“道路洁净工程”,推行“夜间作业,白天保洁”道路保洁模式,配齐配足人员和机械,再造全覆盖的保洁网络,真正实现作业人员与保洁区域、保洁时段的无缝对接,实现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0%以上,中小道路巡回保洁率基本达到100%,垃圾日产日清,垃圾容器完好无损、外观整洁,基本消除暴露垃圾和卫生死角。积极推进生活垃圾袋装化管理制度,城区主干道和新建小区生活垃圾实行定时定点袋装化收集,扎实提高垃圾收集率。加强城区公厕日常管护,落实管护人员、制定管护标准、强化服务措施,确保城区公厕全部达到“灯亮、粪清、水通、地洁”的要求。突出抓好背街里巷和社区的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开展“清洁家园”评比活动,协调衔接区镇环卫作业网络,加强社区清扫保洁力量,发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确保社区环卫整洁卫生、舒心和谐。
(二)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本着“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以投资多元化、发展产业化、运作市场化、服务规范化为目标,加快城市市容环卫基础设施建设。(1)加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按照“布局合理,提高档次”的原则,在城区改造二类公共厕所8座,按万人3-4个公厕要求,拟新建10座公厕。通过新建和改造,彻底消除旱厕,使公共厕所的数量、使用功能、设施、卫生水平以及建筑风格与城市总体发展相协调。(2)加强城市垃圾中转站建设。城区新建1-2座垃圾中转站。对城区现有生活垃圾收集点进行重新布局和调整,彻底消除露天垃圾。(3)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拟规划建设1-2个渣土、垃圾填埋场,解决乱倒渣土、垃圾问题。(4)积极争取资金,加大环卫专用车辆购置和更新力度。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运输体系,购置一批道路清扫车、压缩式垃圾运输车、洒水车、吸粪车、高空作业车。新增一批垃圾筒(箱)。(5)建设环卫公寓和环卫办公室。按计划在快安延伸区建一座环卫公寓,解决快安片环卫临时工住宿问题。同时,积极筹备资金建设环卫办公室。
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在目前城区道路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城市保洁市场主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保洁市场。采取“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统一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择清扫保洁队伍,扎实提高环卫基础作业市场化养护水平。加强环卫作业服务市场管理,制定环卫作业服务企业准入管理规定,严格资质审查,规范环卫作业服务行为。将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公厕日常管护、垃圾收集运输等环卫项目逐渐推向市场,实现市场经营、运作竞争。
(三)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规范制度,促进长效管理。
1、健全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破解制约城市管理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的瓶颈,紧密结合我区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针对城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力构建地方性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为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2、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梳理执法依据,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构建“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
3、进一步完善行政许可的规范化运作,积极推进项目网上审批,力争凡可以实行网上审批的项目一律实现网上审批。
(四)增加执法编制,提高执法队员福利。
(1)增加执法人员编制。马尾区执法局是在原来的城建监察大队的基础上组建的。2003年以来,执法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是基本职能由原来的六项增加到现在的十三项。二是城管执法面积由原来的150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290平方公里,主次干道由原来的不足10条增加到现在的25条。三是辖区人口由原来的15万增加到现在的22万。四是作为福州唯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到马尾考察、视察和检查的上级机关和各级领导越来越多,区委区政府和广大市民对马尾的市容市貌要求标准越来越高,极大地增强城市管理执法的难度,使执法人员长期疲于奔命,超强度超负荷劳作。马尾区执法局编制61人,除调出外借8人后,实际只有53人,每人每天需要管理很大的区域,而且对一些重点区域还必须早晚定点定岗守候。每周六周日及其它节假日基本上都要加班,执法人员常年得不到正常休息。由于长期超强度劳作,许多同志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按建设部规定的每万人可配备城管5人计,马尾现有22万人(包括流动人口),需配城管执法人员120人。现有59人,需增加61人。(2)解决执法队员的加班补贴问题。执法局工作比较特殊,需长年累月全天候地执勤,应参照公安部门享受特殊岗位加班补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