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民政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日期:2025-02-28 15:58
政策文件:

2024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坚定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指导民政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地走依法治理、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道路,不断提升民政部门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推动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新马尾的建设注入坚实的法治力量,助力其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现将我局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笃学民政法规,筑牢法治根基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将法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作”工程,成立民政系统法治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切实履行依法治国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亲自组织研究部署法治工作。二是结合民政业务和工作职能,编制了《2024年“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并及时发布在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网。三是要求各科室有侧重地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有了显著增强和提升。

二、依规救助社会,守护民生温暖

(一)全面落实社会救助,精准保障基本民生

1.完善救助制度。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规范管理的实施细则》,形成新办证残疾人同步纳入经济状况核对的工作机制,强化主动服务。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社会救助公示公开工作的通知》(榕马民〔2024〕96号),要求各镇(街)、村(居)及时、准确地公布社会救助审核相关过程信息及保障情况,严格规范公示公开制度。

2.强化动态管理。加强与教育、残联、人社、医保等部门数据比对,重点摸排上一年度自付医疗费用2万元以上群众名单2283人,并及时纳入救助保障35人。利用福建省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线上复核各类社会救助对象1407户2258人,今年新增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对象117户186人,已清退不符合条件的118户194人。

3.提升服务水平。面向“两支队伍”93人开展业务培训6场次,提高基层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业务能力,精准落实社会救助惠民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引进社会力量,推广上线“惠救助 码上行”微信小程序,方便群众查阅政策要点、线上申请救助,切实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救助服务。

4.落实兜底保障全面完成救助对象年度复核认定,协调残联、医保等部门做好信息共享比对,及时开展救助发放资金自查自纠,全年纳入城乡低保对象1258户2051人,低保边缘家庭89户146人,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1931.44万元;纳入特困救助47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40.95万元;发放各项过节费、节日性价格临时补贴等511.87万元;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493.75万元,惠及1982人;向困难群众156户次335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108.43万元。按时足额发放革命五老人员补助金10.045万元、五老遗偶补助金24.339万元。

5.加强儿童关爱服务。认真开展流动、留守儿童检测摸排工作,已摸排出3375人,并建立了定期随访监测机制;春节期间走访慰问农村留守儿童93名、事实无人扶养儿童49名,并送去慰问金8.52万元;及时发放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儿基本生活补贴65.99万元;实施“福蕾行动”计划,投入49.8万元引进专业社会组织为困境儿童开展亲情陪伴、心理疏导、困难帮扶等关爱服务,已开展157场主题活动,链接21家社会爱心资源单位和116名爱心志愿者投入关爱服务,服务辐射2400余人次,为留守困境儿童送上各类爱心物资 4 万余元。

三、拓展婚姻服务,深化情感联结

一是开展延时服务、周末服务等便民服务,办理结婚登记537件、离婚登记391件、离婚申请623件,补发婚姻登记证152件,出具婚姻状况证明192份。二是创新婚姻登记服务管理,与区卫健局联动,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立婚检咨询服务台,让前来办理婚姻登记的新人享受免费婚检的同时,还可接受优生优育咨询等便民服务。设立区、镇(街)两级婚姻家庭辅导平台,常态化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已服务36人次。三是推进婚姻婚俗改革,举办以“婚事实诚办,幸福常相伴”等主题的颁证活动3场,闽台集体婚礼1场、闽台婚姻家庭融合发展恳谈会,倡导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与妇联、马尾区计划生育协会等部门合作,倡导良好的婚姻价值取向,婚姻登记新人参与移风易俗宣传100人次。四是深化婚姻登记纸质档案电子化改革,推动完成我区1978年至2023年58549件婚姻登记纸质档案电子化,解决历史档案数据缺失等问题。

四、强化基层政权,稳固治理基石

1.不断加强社区规范管理一是落实基层减负增效工作,组织辖区内17个社区全面开展社区挂牌专项清理行动,做好摸底排查,规范清理台账。二是注重社区办公用房建设,会同有关部门、镇街,实地查看社区办公用房情况,全面掌握闲置社区用房的权属情况和使用状态,建立盘点清单,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三是做好社区配套用房查验验收工作,深入实地查看了解三木沁园春和万科臻麓园小区的社区服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和规划配套设施等基础硬件配备等情况,切实把配建社区服务设施用房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打造榕台融合治理社区示范点,罗星街道马限社区、君山社区,马尾镇滨江社区,亭江镇闽安社区被列入首批榕台融合治理社区示范点。通过集中资源和精力,发挥融合典型社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成功举办了“以书为媒,促两岸社区文化交流”“用一杯咖啡,畅聊两岸文化”等系列活动,推动两岸社区文化深入交流,促成新港社区、培英社区等5个社区与台湾村里进一步实现结对共建。

3.加强社工人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联合区人才办、区人社局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报考工作的通知》,联合区人才办、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考证激励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对于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且报考区域为马尾区的考生,予以一次性考试补助500元。报名人数同比增长近9倍,通过社工师考试并取得证书175人,实现每万人持证社工数达13.65;顺利完成面向社会招聘16名社区工作服务站专职人员工作,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人才保障;加强社区工作者督查考核,先后走访了新港社区、罗星社区等6个社区,已对79名社区工作者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等4方面履职尽责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和讲解,持续提升社区队伍服务水平。

五、联动五社资源,激发社区自治

1.强化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一是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便民措施,提高审批效率,截至目前,社会组织成立5家,变更12家,注销9家,开立临时存款账户5家,印章式样银行账户备案5家,养老服务机构备案1家,社会团体提前或延期换届批准7家,社会组织登记证书补办16家,社会组织负责人备案6家,社会团体换届备案8家。二是常态化开展检查监督,做好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区级社会组织通过年报112家,撤销登记1家。开展常态化日常检查及“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共检查了7家,其中随机抽查6家。三是规范化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引进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全区性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并成立区社会组织评估委员会和评估复核委员会,1家社会组织被评为5A级,4家被评为4A级、1家被评为3A级。四是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组织参与闽宁协作,我区3家社会组织共投入5万元资金进行捐赠帮扶,3家社工机构以线上形式定期提供专业督导,助力原州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专业人才和优秀项目。五是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开展了12场党建活动、走访21家社会组织、培育10个微公益项目。大力推动校社合作,组织了4场校社主题交流会、3场校地共建宣讲活动。六是持续探索民政领域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今年以来连续开展6期“两岸云相聚,共话社会服务”社会组织交流活动,上线了8期“台湾社工说”专栏内容,为台湾青年社工宣传大陆好政策。举办1场榕台青年集体婚礼和婚姻家庭恳谈会,为榕台青年搭建交流沟通的桥梁。

六、推进市域治理,助力现代化进程

一是着力构建平台体系围绕“制度规范、设施完善、功能多样、服务专业”为方向,以推动开展困难群众帮扶、老年人服务、社区治理等工作为目标,不断推进区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4个街镇社工站设置,健全完善区-镇街-村(社区)三级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镇街社工站建设作用我区罗星街道社工站、马尾镇社工站、琅岐镇社工站被省民政厅评定为五星级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已投入109万元通过政府购买形式为区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和4个镇街社工站引进4家社工机构重点围绕救助和养老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共开展个案管理120户、小组120次、社区活动131场,链接慈善资源215个,受益人次达12782人次。 

七、2025年工作思路

(一)进一步兜底保障困难群众持续推动“单人保”。运用“大数据比对+网格化摸排+铁脚板走访”主动发现机制,将符合条件的重残人员、重病患者、失能失智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将符合单人入保的对象纳入城乡低保。加强特困供养,支持有意愿的特困人员到养老院集中供养,细化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建立日常关爱照料服务制度,确保“平日有人照顾,生病有人看护”,并按季度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供养服务机构,委托照料服务责任人等落实整改,对确实不适合担任委托照料服务责任人的及时调整

(二)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一是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拟提升改造沿山社区居养站;构建具有马尾特色的“一站式”、“全链条”养老服务体系。以街道(乡镇)为单位,建设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以丰富养老服务内容供给为抓手,围绕“医、食、住、娱”,打通“医养结合”、“多元助餐”、“原居安老”“文化养老”等链条,将专业养老服务“嵌入”社区、“链入”家中,“全链条”布局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二是持续创新“长者食堂+”模式,依托1个中心供餐点,带动N个嵌入式分布式的社区长者食堂共同发展,实现就餐服务全覆盖。发挥镇街社工站平台优势,以助餐服务为切入口,培育助餐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社区助餐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延伸服务内涵,将助餐配餐服务与志愿服务、探访关爱、精神慰藉等服务有机结合,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持续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监管工作,健全养老机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探索监管措施,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实施监管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确保老年人照护安心安全,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三)进一步优化基层社区治理服务。开展社区工作服务站专职工作人员招聘工作;召开2025年全区村(居)民委员会主干培训班;加强指导推进村改居工作;做好清理挂牌整治等为基层减负工作;深入推动两岸社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持续开展两岸社区融合发展工作;发挥区级社会工作指导中心统筹、监测、指导、评估、培育等多元化的功能,不断推动“1+2+1+N”五社联动社工站模式推广,促进我区镇街社工站服务向深入、细致、实效方向发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四)进一步推进社会专项事务服务。一是持续开展违建坟墓整治成果巩固专项行动工作,加大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宣传工作,积极引导群众摈弃殡葬陋习,崇尚文明新风,鼓励生态葬的安葬方式。坚持防增量与减存量并重,严格对照问题清单和摸排台账,按照“一墓一策、分类整治”要求,逐一抓好落实整改,到2025年12月底前,实现“三沿六区”看不到坟墓的目标。二是依托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推动校地合作走深走实,从“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实践基地、开展专业培训、谋划合作项目、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等五个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地双方合作、共赢、发展。立足我区对台前沿优势,积极发挥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台湾社工服务中心)作用,通过开展婚姻家庭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交流,持续加强闽台交流合作,深化海峡两岸婚姻家庭服务。不断拓展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探索颁证结婚等现代婚俗礼仪,倡导树立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以婚事新办树文明新风、以家风家教传公序良俗,着力塑造文明新风尚,推动婚俗改革取得实效。

福州市马尾区民政局   

2024年12月31日    

来源:马尾区民政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